2011年2月20日

39周

距離預產期2/27剩下不到一個星期,目前看來還沒有想出來的徵兆。上了醫生的課,如果有見紅、破水、規律陣痛或是胎兒不動,就要趕快去醫院檢查。前三項應該是準備要生,最後一項是怕有意外狀況。如果超過3/7還沒動靜,可能就要催生請他出來,待太久也不好。有說法是如果母體健康,胎兒覺得待得很舒適就會比較晚出生,反例的話是早產兒,胚胎認為母體不健康,所以決定早點出來成為早產,或是流產的狀況。也有說法是媽媽當初也是待很久才生,所以現在懷孕小孩也會待比較久。總之是眾說紛紜。目前動起來的感覺比以前弱一點,醫生說大部分是因為空間比較小的關係,不過還是要定期刺激他,讓他有反應一下,萬一沒有就要擔心了,每次醫生檢查的手法都比較重,小孩就比較有反應。待產包準備差不多了,就等徵兆出現,現在隨時待命去產房。

即將為人父母,什麼是好爸媽?準備好了嗎?大哉問的問題,就像準備考試一樣,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何況是做父母這件事情。我覺得好爸媽的定義只有對三個人有意義,自己,配偶與小孩。其它人的建議與期望就只是參考意見,太過拘泥外部意見就會變成父子騎驢的狀況。父母親了解彼此教養的原則與底限,定期討論並採取一致的作法。了解小孩的想法,讓他表達意見但又不能變成小霸王只有他的意見。體認代溝是無法跨越,想法與作法一定是不同,收放拿捏,寫起來都覺得很難做到完美,只有一次次慢慢修正。希望他長大時,三不五時能與我們分享他的日常心得,能捧場我們的冷笑話,戀愛或失戀時能尋求我們的關心。我們在面對他的決定時,第一時間不是對他的決定表示輕蔑,而能指導他分析情況加以判斷後做出決定並加以負責面對後果。帶領他探索世界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我們自己也還在探索屬於自己的答案。

以後生氣的時候,記得回來看看寫在他出生前的東西,提醒自己。 :)

2011年2月7日

回家

2010年七月十號星期六早上十點,在劍潭浸信會舉行了婆婆的追思禮拜。
小小的禮拜堂佈滿白色的百合,婆婆的骨灰罈與相片在禮拜堂的中央,旁邊放映著從結婚到最近的各種回憶。
雖然從台灣時間的五月二十八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最親的祖父輩的外婆只剩下相片與腦海中的記憶。
親戚陸續到達禮拜堂,看著放映的照片與大阿姨、媽媽講述的些許片段,眼淚還是不停的留下。
日子每天的過,腦海裡留下的往往卻是芝麻蒜皮的小事
我不是很愛去主日學
但記憶最深的卻是婆婆帶我去劍潭市場買菜時順便吃的豆花跟蛋餅早餐
然後在劍潭小小的公寓裡看電視吃午餐
幾個房間跑來跑去就過了一天

大阿姨小時候過年都會送我們太空戰士的玩具
小阿姨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都帶我們跟表弟們去百貨公司打電動,一次都耗一個下午
五阿姨我最記得的是帶我去吃福樂冰淇淋,一個人可以吃好大一個聖代,我覺得好好吃好好吃。
舅舅話比較少,過年時總會請大家吃一頓飯

虔誠的外婆總是提醒我們要感謝主,感謝所享有的一切


而在即將結束虎年的尾聲,錢奶奶在除夕夜也回到主的身邊。
生老病死,以前覺得好遠,現在覺得好近、好近
新生命即將來臨的雀躍
與親人遠離的不捨
交雜

把握時間
做想做的事情

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