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3日

QBQ

問題背後的問題
一本有興趣但沒有讀過的書
從書名就可以讓人思考很多問題
以這點延續我前一篇的內容

對家庭中的溝通方式有不少的想法
父母能否去面對自己的FBF(Fear Behind Fear)
往往是溝通的關鍵

對子女交往的意見
拐彎抹腳地說某某遊樂地點不安全啦
多點人比較保險啦
小心被騙吃虧啦
從不直接說出最擔心的事情
但是
只是不想去面對已經發生的事實
在子女眼裡
操心的全是枝微末節

套句朋友說的話
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了
不會特別挑某些時間
吃虧?
怎麼看才算呢?

除非要把小孩綁在家裡
否則請放開心胸接納成長的苦樂
父母
也要關注於自己的生命與成長
而不是只活在對子女的期望中
當告誡著小孩要把握將來時
也請不要忘記
自己的生命也還有璀璨的機會


常常有的感嘆是
學生時代家長不允許朋友之間的交往
畢業之後
工作幾年
態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相親 逼婚 介紹等等
之前不想讓他長大
突然又要他獨當一面

當然
也是有父親直接告訴兒子的是
男人最重要的玩具就是女人跟車子

我只有羨幕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父母迴避最核心的問題
子女自然虛與委蛇
上下和稀泥
活在和諧的假象

誰都不希望這樣
誰也都不會承認是這樣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何曾問過對彼此關係的認知呢?
得到的
是否是千篇一律的很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