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

即將滿三個月

以前每季都有QBR
波波也快度過他人生的第一季,現在也來記錄一下
從他出生後就照了不少照片,相比之下,現在是越來越肉,雙下巴、蓮藕手越來越明顯。跟在月子中心時的瘦長皺皮有些不同。
原來只有白天趴睡,不過現在開始可以自己把頭撐起來超過一分鐘,趴著睡覺的時候也可以自行左右轉頭,偶爾還是會卡到奶嘴,不過似乎不影響他睡覺。
漸漸地逗他的時候,他會以微笑來回應。有時候聽到他發出聲音,還會拖長音學講話,我們也跟著哼哼阿阿起來,搞得家裡像鳥園一樣。
目前會伸手去撥弄掛在床邊的玩具,辦得到的話還會用嘴巴去咬。咬不到東西或奶嘴就會把自己的手放到嘴裡,快要把整個拳頭吃下去。人生第一個副食品總不會是自己的手吧!
吃奶時間調整到每四小時吃一次,九點吃完後,大約兩三點與五點要再吃一次。不過昨晚竟然只有快五點的時候才吵,希望能持續下去。流口水的情形越來越頻繁,有時候還會吹泡泡。不變的還是該吃飯的時候沒吃到或是吃到一半把奶瓶拿出來拍嗝時,都會很不爽的大哭大叫。又不是不讓你吃,你爸我還健在,有必要哭成這樣嗎?
目前體重應該有5.5KG,單手抱他上學時會越來越吃力,洗澡的時候也已經不能只用左手扶住他,因為左手腕會很痠痛。
半夜起床餵他似乎已經成了習慣,生活的重心很大一部分在他身上。看到他突如其來的笑容,整個人也會開心起來,就算只是翻閱電腦中的相片或影像檔,也可以傻笑上半天。
每個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小孩一定是最可愛的。想起看過一部電影,整部的內容講一個弱男在一次酒醉的約會搞大了一個女孩後相處結婚生子的莫名奇妙的劇情,裡面一句話是接生時助產士捧著他的小孩對他說:"Thinking of your baby, you will never go wrong." 似乎可以開始感覺到話中的涵義。前陣子有名人的小孩犯錯,該名人聲淚俱下的說他一定是受到壞朋友的引誘。雖然不同意這昧於現實的辯駁,但能體會背後的父母心。
每個人生命中能成就的有多少?學業上事業上或其他方面有什麼很顯赫的成就?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小孩似乎真的是自己生命中能創造出來最神奇的事情。那種真的操之在我,而又充滿無限可能的創造。對小孩該是像放風箏一樣的拿捏鬆緊,還是像體認父母其實只是弓,孩子是透過我們發射出去的箭,該關心的不是射出的遠近,而是弓本身的強健穩定以及方向的正確。


補放一張拼貼照

2011年5月18日

我愛波波

四月底開始,波波就開始去上學了。去的是附近的托嬰中心,雖然號稱蒙特梭利教學法,不過主要就還是送他去吃、睡與洗澡,也不寄望能從吃睡中學習到什麼做人處事的道理。早上七點半送去,晚上七點前要接回,不然會收取延時的費用。老師每天還會寫聯絡簿,記錄幾點喝奶洗澡與何時該補充物品,另外就是大概講一下今天發生什麼事,目前大部分都是什麼寶貝吃飯很不專心,只會笑沒喝完奶之類的。
0~3個月的小孩歸在小袋鼠班,最多收八個學生,波波應該是目前年紀最小的。費用的話似乎比保母的費用貴一點,但之前透過彭婉如與家扶基金會的保母媒合服務都沒成功,才考慮送去托嬰中心解決我們都上班後帶他的問題。
周遭朋友都覺得保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但在沒有認識的人脈,光聽介紹都是很有耐心愛心,很會帶怎樣怎樣的,也不是很踏實的就把小孩托給保母。再加上考量居住距離,要找到合適的保母人選真的相當難。不過主要還是找不到人選。
目前看來波波適應的狀況也還OK,反正這種年紀的吃睡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同儕衝突,擔心的生病問題好像也還沒發生,我們的接送也都還算順利,似乎也算是還可以接受的選擇。只不過在他越來越重的情況下,看來要使用推車,不再雙手萬能的抱來抱去了。

這星期開始,開始讓波波趴睡過夜。之前只有在白天有人在旁看的時候讓他趴睡,不過發現他越來越可以隨心所欲的轉頭後,這幾天就開始讓他趴著睡。趴睡之前,我們特別買了有洞的大浴巾鋪床,而不是直接放在普通的浴巾上。趴著睡似乎有睡比較好一點,不過現在他肚子餓還是吵的很大聲,大概晚上兩三點跟清晨五點都會發出飢餓的呼號~~這樣的話,ㄚ你就睡前多吃點,幹麻吃到一半就睡著...

2011年5月2日

乳腺炎

從波波出生後,餵奶就一直不是很順利的工作。一開始他吃不多,吸個兩三分鐘就睡著了。在台大醫院住院的時候也沒有嚴格執行排空的動作,反而還一直吃泌乳餐。等到了坐月子中心,護理師每兩小時來按摩,擠到眼淚都流出來了,結果還是有硬塊。雖然有幾次去台大醫院有稍微舒緩症況,但三星期後,硬塊嚴重的區域從右邊到左邊,最後還是變到右邊更嚴重。三星期後決定改餵配方奶,另外也開始了退奶與穿刺的手術,把堵塞的奶吸出後,看身體能否將硬塊吸收,不過到了四月底左右,狀況並未改善,醫生覺得可以開刀解決,轉診到整型外科進行清創手術。
4/25動完刀,據說一刀劃下去,就噴出一堆綠綠黃黃的東西,傷口大約三到四公分長,一公分寬,深有六公分。最痛苦的是每天換三次藥,將沾滿生理食鹽水的紗布放進傷口裡,前兩天放了兩塊紗布,後來進步到放一塊就好。紗布的目的在於把雜質吸附出來,讓內部組織長回的時候不要包含到其他的東西。換之前要先用棉棒探一下傷口的深度與寬度,看每天的進度如何。簡單的形容傷口有點像是撲滿的存錢口。一開始醫生開的止痛藥是嗎啡,不過吃了會頭暈,改成普拿疼,但是普拿疼等於沒吃還傷肝,就乾脆不吃了。
住院大約一星期,醫生就暗示可以出院了,要學著自己換藥,可能也想把病房留給症狀更嚴重的病人吧,因此5/2出院後,買了大約兩星期的藥品耗材,要開始在家自己換藥了。

2011年4月23日

波波第一次住院

4/19號晚上突然覺得波波體溫有點高,帶去路口的診所一量,溫度燒到40度
醫生建議我們趕快去大醫院急診,因為年紀太小,要確認發燒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八點多到了台大急診部,醫生先以塞劑退燒,第一次三分之一的塞劑被波波的大便打了回票
等他拉完之後,第二次才塞成功。之後再用手電筒找手背上的血管抽血與插一個軟管供住院時打藥用,再帶去照胸部X光
做完以上程序後,體溫從40度降到了37度。我們再坐救護車到兒醫中心的中重症病房住院。
醫生解釋因為年紀很小的小孩應該有媽媽的抗體保護,不太會發燒,除非是很強的病菌。因此要做詳細的檢查確認原因,我們也同意做脊髓液抽取以確認是否感染腦膜炎。
請外公外婆把波波需要的尿布奶粉濕紙巾等用品帶來後大約半夜我們才回到家。
原來嬰兒住院家人不用在旁邊陪,全程由醫護人員照顧,一般是要住三天。主要是等詳細報告出來。
每天早午晚有三個時段可以讓家人探視

第二天波波的狀況就有好轉,不再發燒。初步的檢查發現尿液中的白血球比較高,正常是1,他已經到了5。可能是泌尿道感染造成的發燒,但詳細的菌種培養要等三天才會出來。
病房的護士第一天以為波波的氣質很好,因為剛到的時候都不吵不鬧。結果第二天開始就改變看法,說他是很重吃的小孩,肚子餓就會哭的很大聲,吃的也很快,跟隔壁病床的同學比起來是比較好餵的。
另外還有說,早上陽光照到病房的時候,就會發現波波怎麼那麼白?還問媽媽是不是吃珍珠粉。懷孕的時候是每天都有喝豆漿啦。

星期六早上出院,原因確認是大腸桿菌跑到泌尿道引起的發炎,以後就要多注意清潔才能防範。回家後還要吃七天的抗生素,一天三次,一次1.5cc。

總共的花費大約兩千多元,雖然三月底的時候幫波波已經保了醫療險,不過因為保單有30天的等待期,這次就不再理賠範圍之內。

波波的問題解決後,換媽媽星期天要住院,星期一4/25開刀做乳腺炎的清創手術。

最近跟臺大醫院的約會還真多...

2011年3月6日

New Born Baby

過了預產期兩天,拼圖也拼完了一千片,波波還是沒有出來的動靜,心理隨時都想著劇情接下來到底會是怎樣發展。三月一號下午五點四十幾分,突然接到媽媽見紅的電話,可能就是要出來的徵兆了。趕忙下班回家,把東西整理一下,晚上十點多,媽媽說身體開始不舒服有陣痛,還想先上床躺一下,等看明天早上預約的門診看醫生怎麼說,結果沒多久就看到不少液體流出,應該是破水了。把待產包行李等帶上,叫了計程車出發去台大醫院兒童醫療大樓。開車的司機是個老頭,感覺開得有點慢,不過還是順利到目的地。
有了之前的演習經驗,這次比較順利,不過晚上十點多同時有三個產婦辦理手續,讓承辦的人員臉色心情不好,問問題也都被打槍,拖了一會兒進到單人房,綁上胎心音機監測,媽媽陣痛就這樣一陣陣開始。半夜一點多,痛到受不了了,決定打無痛分娩,麻醉師來試了兩次,第一次因為導管不通失敗,看得我在旁邊緊張半天,還好沒有第三次,之後也沒有後遺症。兩點多藥效開始發作,稍微讓媽媽舒緩一陣。
正常的胎心音大概在120~160之間,波波有時候會不見或跑到100以下,這讓醫生有點擔心狀況,叮囑我們不要進食或飲水,萬一情況危急的話,隨時要手術剖腹。
早上十點半左右,被送進產房觀察,過沒多久,我也被叫去恢復室換上衣服待命,不過因為媽媽的狀況在手術與否的交界,我進去的時候已經看到波波出生在台子上,醫師正在縫合傷口,據媽媽回憶,因為波波的頭太大有點難產,不然骨盆大小應該是可以生三千克以上,而波波出生是2964克,加上胎盤可能有些摩擦,才造成生產時胎心音降低的狀況。還好一切順利,在恢復室待了一小時左右,就移到11樓的產後恢復病房。
下午快五點,護士把波波整理好後送到產房準備吃第一餐母奶,不過波波不餓,第一天都沒有要吃奶的意思。另外示範換尿布與包巾的操作手續。
3/3早上,護士來幫小孩洗澡,等於順便幫新手爸媽上課,還有臍帶的消毒,大約七天剩餘的臍帶部分就會自行脫落,以後就可以開始泡水了。
眼看波波一直都不主動吃奶,護士使用針筒來吸取初乳直接餵給寶寶吃。晚上開始親自餵,第一個晚上只醒來兩次,想說還真是個體貼的小孩。學了半天的波波總算掌握到吃奶的訣竅,吃的時間也變長了,沒想到星期五晚上是完全不同的惡夢,每小時整點都聽到哭喊聲,喝一點就睡著,沒多久餓了又再哭鬧。
產後的三天,媽媽因為腹部肌肉很痛,無法自行行走,還都需要有人在旁邊攙扶。歸咎原因是生產的時候,除了接生的醫生外,還另外有住院醫生用盡全身的力氣壓肚子,總共壓了四次,媽媽說被壓的時候叫出了有生以來最悽厲的叫聲,護士還在旁邊喊說不要叫。在台大醫院待到3/5早上,波波換上自己的衣服後,就前往濟南路的坐月子中心。沒想到兩天後,又面對另一個難題,餵奶。原本以為是波波吃比較少,後來才在月子中心護理師的提醒下發現可能是乳腺堵住,之前在台大的時候就開始吃泌乳餐,但並沒有同時把母乳排空,因此造成堵塞的現象,讓媽媽連續一個星期每兩小時都要請護理師來擠壓排空,痛苦的感覺比生產還痛,而且還不斷重複。因此讓媽媽的心情很不好。拖了兩星期再找回之前的生產的主治醫生,據說他也是是台大醫院最擅長看產後哺乳問題的,看過之後把堵塞的出口清空,再靠波波多多努力,希望之後就不要再碰到堵塞的問題。
目前傷腦筋的還是取名字,希望能有些好的靈感,又能避開已知的一些禁忌。

2011年2月20日

39周

距離預產期2/27剩下不到一個星期,目前看來還沒有想出來的徵兆。上了醫生的課,如果有見紅、破水、規律陣痛或是胎兒不動,就要趕快去醫院檢查。前三項應該是準備要生,最後一項是怕有意外狀況。如果超過3/7還沒動靜,可能就要催生請他出來,待太久也不好。有說法是如果母體健康,胎兒覺得待得很舒適就會比較晚出生,反例的話是早產兒,胚胎認為母體不健康,所以決定早點出來成為早產,或是流產的狀況。也有說法是媽媽當初也是待很久才生,所以現在懷孕小孩也會待比較久。總之是眾說紛紜。目前動起來的感覺比以前弱一點,醫生說大部分是因為空間比較小的關係,不過還是要定期刺激他,讓他有反應一下,萬一沒有就要擔心了,每次醫生檢查的手法都比較重,小孩就比較有反應。待產包準備差不多了,就等徵兆出現,現在隨時待命去產房。

即將為人父母,什麼是好爸媽?準備好了嗎?大哉問的問題,就像準備考試一樣,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何況是做父母這件事情。我覺得好爸媽的定義只有對三個人有意義,自己,配偶與小孩。其它人的建議與期望就只是參考意見,太過拘泥外部意見就會變成父子騎驢的狀況。父母親了解彼此教養的原則與底限,定期討論並採取一致的作法。了解小孩的想法,讓他表達意見但又不能變成小霸王只有他的意見。體認代溝是無法跨越,想法與作法一定是不同,收放拿捏,寫起來都覺得很難做到完美,只有一次次慢慢修正。希望他長大時,三不五時能與我們分享他的日常心得,能捧場我們的冷笑話,戀愛或失戀時能尋求我們的關心。我們在面對他的決定時,第一時間不是對他的決定表示輕蔑,而能指導他分析情況加以判斷後做出決定並加以負責面對後果。帶領他探索世界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我們自己也還在探索屬於自己的答案。

以後生氣的時候,記得回來看看寫在他出生前的東西,提醒自己。 :)

2011年2月7日

回家

2010年七月十號星期六早上十點,在劍潭浸信會舉行了婆婆的追思禮拜。
小小的禮拜堂佈滿白色的百合,婆婆的骨灰罈與相片在禮拜堂的中央,旁邊放映著從結婚到最近的各種回憶。
雖然從台灣時間的五月二十八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最親的祖父輩的外婆只剩下相片與腦海中的記憶。
親戚陸續到達禮拜堂,看著放映的照片與大阿姨、媽媽講述的些許片段,眼淚還是不停的留下。
日子每天的過,腦海裡留下的往往卻是芝麻蒜皮的小事
我不是很愛去主日學
但記憶最深的卻是婆婆帶我去劍潭市場買菜時順便吃的豆花跟蛋餅早餐
然後在劍潭小小的公寓裡看電視吃午餐
幾個房間跑來跑去就過了一天

大阿姨小時候過年都會送我們太空戰士的玩具
小阿姨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都帶我們跟表弟們去百貨公司打電動,一次都耗一個下午
五阿姨我最記得的是帶我去吃福樂冰淇淋,一個人可以吃好大一個聖代,我覺得好好吃好好吃。
舅舅話比較少,過年時總會請大家吃一頓飯

虔誠的外婆總是提醒我們要感謝主,感謝所享有的一切


而在即將結束虎年的尾聲,錢奶奶在除夕夜也回到主的身邊。
生老病死,以前覺得好遠,現在覺得好近、好近
新生命即將來臨的雀躍
與親人遠離的不捨
交雜

把握時間
做想做的事情

勇敢

2011年1月10日

溝通

新的一年工作內容有些調整,正處於工作交接的過程中,卡在前人與其他部門同事之間,剛好有機會觀察同事之間相處的過程。理想的工作狀況是所有成員都能主動完成與解決自己負責的事項,有效的溝通保持進度,最後在期限之前完成交付客戶,成果也令客戶滿意而不用加以修改。理想狀況往往可遇不可求,總會有某些比較難搞的窗口,聯繫不清楚的事項,反覆確認的時間浪費等等,在多個案子同時進行的壓力下,想保持心情的平靜與對人和善就不是那麼容易,尤其幾次交手下來,如果已經假定對方就是扯後腿的角色,又更難拉下臉地友善討論。一件事情各自表述,每個人顧慮的範圍都不盡相同。可以好好溝通找到共同解的事情,反倒是淹沒在情緒與延伸的想像中。
工作上的事情,同樣的目的,不同的做法決定是快快樂樂的達成,還是幹聲四起的結束。簡單地來說,先動了氣認為對方沒有盡力,就已經開始關上自己的耳朵不去理解對方的立場。當兩方都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是對方不配合很難溝通,問題就沒有釐清的一天。接下來只會是互相CC老闆,看是在程序上或是後台上能壓倒對方。在槍口還沒對外前,自己人就打死自己人了。
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表達方式,就會讓聽的人產生不同的感受,進而採取不同的對策。有些人吃軟不吃硬,有些人照程序做事,有人就是嘴巴上愛佔便宜,有人則是講一百分但只做到六成。在組織裡和其他部門遇到無法遂行的障礙時的SOP必定是把彼此老闆端出來比一下,看誰的牌大就聽誰的。再來是期限前的索命追魂信或電話,再不斷地進行CC大法到對方屈服為止。非到最後一步希望還是不要做得那麼難看,如何在時間允許下,和專案各成員保持好關係又能準時完成任務,自己又不因此而內傷,該是接下來要好好學習的。盡量不先入為主認為對方不配合,而去多了解對方的難處給予協助,想想北風與太陽的故事,要達到目的總會有更好的方法。

2011年1月4日

回顧與開始

2010在參加呂紹嘉指揮的NSO與愛樂的跨年音樂會倒數中結束。新年第一頓大餐是華泰王子九華樓的飲茶,再去了故宮參觀大英博物館的希臘文物展作為結束。趁著孕婦還能活動的時候去遠點的地方,距離生產應該是兩個月內的事情。
2010年和從美國回來後的幾年相比是變動比較大的一年。
三月初把最後的假期用完去了一趟泰國曼谷,訪友兼按摩。結果沒多久就發生暴動,才去過的Siam center竟然被燒了。
319的時候離開工作兩年半的公司,本來和幾個朋友有創業的計畫,但評估幾個月後,因為沒有掌握關鍵技術而決定結束,不貿然投入燒錢。
六月決定花三天去體驗第一次在中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親身經歷人山人海又不排隊的混沌。
七月得知懷孕消息。
八月新工作開始,負責尋找新客戶。
十月產檢發現是個女寶寶(有三條線的特徵)
十一月產檢更正為一個男寶寶(三條線跑到醫生跟我們的臉上…)
十二月工作內容增加,開始負責日本線客人

離開前公司的空窗期,和以前同學開始定期的運動與飲食控制下把體脂肪比例控制,希望原本檢查出來的輕度脂肪肝已經消失了。但突然開始運動卻也造成左右腳踝各扭傷一次,以及左手小指挫傷到現在都還肥大無法正常彎曲的後遺症。現在知道是兒子後,還得繼續維持體力到能蓋他火鍋為止。

成功的紀錄一年的家庭收支狀況,能更確實的評估各項投資與支出的必要性,目前看來買房還不是to do list上的項目之一。簡單說,買房後的房貸支出與現在的房租支出相差三倍。儘管有寬限期,但是薪水也不太可能兩三年內變成三倍,一但貸下去,馬上就會把現金吸光光。因此還是跟房仲保持聯繫,到處看屋了解行情,但實際出手就在等更有把握的時間點。

投資上體認到該以被動市場指數為主的方法,畢竟自己不是神人,想打敗市場是天才的任務,凡人就好好賺市場漲跌就好,不盲進盲出。投資應該是增加生活的幸福,而不是奪走生活的主導權。

對待家人更有耐心,好意更要用好話包裝,坦承面對自己的感受,互相不虧欠的原則處理家庭的事情。

新的2011
預見到的重大變化是過完農曆年後即將出生的新成員,姓名還有兩個月可以慢慢想。工作上要加速熟悉之前沒接觸的工作流程以及日文溝通能力。持之以恆的記帳與維持身體健康。與人為善、保持好心情勇敢面對新驚奇。當然能中個樂透是最好不過了。

2010年12月14日

記帳

從今年一月一日開始利用網路上找到的帳務小管家開始記帳,把家裡所有的資產負債支出收入等等全部系統化,一年下來累積的資料提供了分析的基礎,也可以看數字說話溝通家庭的支出與計劃將來的花費。軟體的設計可以提供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等功能,還可以以時間與列出支出項目的變化,比自己用excel紀錄好用很多。使用上會利用到一些會計的平衡概念,我們自己使用上現金部份大概有5%以內的誤差,並沒有準確到每一分錢,而投資部份軟體雖然也有提供現值的查詢連結,不過畢竟是自己家裡使用也並沒有複雜到需要每月校準現值計算,也不會有主管機關要來查我們記的正確與否,主要目的還是在紀錄支出與資產負債的變化。
一年的記錄下來,覺得記帳的好處不少,可以清楚的知道家庭的收支狀況,人性的弱點往往誇大自己的長處(過度樂觀收入或投資狀況),而掩蓋短處(忽視大額衝動性的支出,合理化奢侈消費的藉口)。有了白紙黑字的紀錄,可以檢討當初花錢的爽快是得到預期的快感還是後悔,自己的消費是不是帶來整個家庭的向上提升?有沒有把資源放在適合的地方?
有了記錄與分析,家庭的成員才有討論的基礎,而不會淪為互相指責是浪費元凶的羅生門,當然也要有理性的討論態度與方法,如果像在公司老板拿著資料指責下屬的語氣,家庭紛爭只會越鬧越大無法收拾。有了資料與理性的討論,就可以檢討到底哪些是聰明的花費哪些是未經深思熟慮的支出,或許自己當前有些東西買了是自己覺得必要,但在配偶眼裡或是長遠來看,是否有更好的選擇?也可以趁著討論了解對方的想法以便營造共識,或許目前的消費方式只是缺乏一個共同的目標加以調整,如果說以買房為目標,有記帳就可以更明確知道財務負擔的範圍在哪?而不是被房仲的說詞催眠而不明究理的貸下去壓死自己。有了節流,記帳也可以知道自己開源的程度,資產的增加是從工作還是投資方面貢獻來的。人人想發財,都想越多越好,但沒有經過記帳的手續,怎會知道每月支出是多少?收入多少?合理預期的報酬該設定多少?然後藉此去判斷適合的投資工具,或是檢驗理專銀行的銷售說詞。如果真的中了樂透該怎樣配置天下掉下來的禮物?
資源一定會耗盡,人的欲望無窮,想消費一定不怕找不到理由,不管賺多賺少,存下來的才是真的。經營家庭也應該像經營公司一樣有個資產負債表,兩個人努力增加資產的那邊減少負債。

以下連結有帳務小管家的軟體下載,免費的zero只到2.5版,不會再更新。新架構的.NET版可以贊助一下就可以一直使用了。
http://sonyshare.com/FreeSoft/index.php?sid=5f131e32c664be36e329952bb196dbc4